一、引言
我们在前两篇文章中(“两种十字架”和“十字架的死与生”),分别论述了基督救赎的十字架与基督徒成圣的十字架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这两种十字架所表现出来的属天的反合性。这两种十字架是借着信心以生命天天相联。十字架的真义就在于它所代表的生命内涵,以及背十字架的人所活出来的生活形态。
离开基督救赎的十字架,基督徒成圣的十字架就毫无意义。所以不讲基督的十字架,就没有福音可传;而不讲基督徒背十字架跟从基督的福音,也不是真福音。我们知道,称义,是唯独因信,就是借着信心接受基督十字架的大爱和拯救;成圣,也是唯独因信,就是借着信心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爱我救我的恩主。为什么信心这么重要?为什么是唯独因信把这两种十字架联系起来?信心的本质是什么?它与我们基督徒每天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的关系?称义的信心与成圣的信心完全一样吗?称义和成圣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这些,就是我们准备在本文中来讨论的。
二、十字架与称义的信心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1:16-17)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因信称义的福音。那么称义的信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或者说,这种信心的对象是什么(客观上信什么)?这种信心的态度又当如何(主观上怎样信)?与十字架有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保罗的罗马书10:9-10两节经文可能是最恰当的回答了。“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保罗在这里提到两点:口里认耶稣为主; 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
1. 心里相信十字架的主
为什么必须从心里相信神叫耶稣通过十字架从死里复活?因为复活不仅超越了理性所承认的自然规律,它也是其他任何宗教所不可能有的根本教义。基督的复活是与他的神性,他的大能,他的降世,他在十字架上败坏掌死权的魔鬼,救赎完全堕落无法自救的罪人并作他们的主,通过苦难领许多神的儿女进荣耀里去——神的永世计划紧密相连的。所以这是基督教独特的伟大信仰,是我们整个信仰的基石。保罗说: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哥林多前书15:17)。所以信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就是信以耶稣基督复活为胜利标帜的完整的十字架救恩,就可以称义,这就是为什么信心这么重要。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和基督教护教学家鲁益师(C. S. Lewis, 1898-1963)说:“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有人说他们遇见了复活的耶稣。如果他们在无法使人相信这样的‘好消息’之前就去世了的话,福音书就不可能写成了。”(引自“Miracles”)当然,基督教就更不会有了。但是感谢神,五旬节赐下圣灵,翻转了人类历史。那些亲眼见过从十字架之死到复活的基督的使徒,靠着圣灵的大能大力,使许许多多没有亲眼见过复活的基督的人,包括你我在内,确确实实地从心里相信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了。这就是神福音的大能,基督十字架的大能,基督复活的大能,“那没有看见(我复活)就信的有福了。”(约翰福音20:29)
2. 口里承认十字架的主
除了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以外,保罗还提到了口里认耶稣为主,并且再重复一次,表明保罗对此的重视。心里相信和口里承认,是一个罪人接受福音得到永生不可分割的两面。心里相信是本,口里承认是心里相信必然导致的外在表现,正像雅各书中讲的真信心和好行为的关系。没有心里相信的口里承认,可能是碍于情面、迫于压力或出于其他原因,这样的“承认”在神那里完全不算数。而没有口里承认的“心里相信”的真实可靠,也值得怀疑。加尔文说:“若有人口里不肯承认,就不会从心里相信。信仰必须有的一个确定的后果,就是口里承认,但这并不是说救恩是由于承认。”(引自“罗马书注释”)
保罗讲的“口里认耶稣为主”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认为并不仅仅指承认耶稣的神性,因为这在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中已充分表达了。这是表明不仅愿意接受耶稣作我的救主,而且愿意委身于耶稣,接受他作我个人生命的主,愿意交出我的主权,顺服他,让他掌管我的一生。这就是真信心当有的态度。与慕迪(D. L. Moody)长期同工,并出任慕迪圣经学院第一任院长的陶雷R. A. Torrey(1856-1928),在他有关个人布道的教材中对他的学生强调,在向罪人传福音时,耶稣基督的主权,必须是一个焦点。他说:“你要尽可能地直接引领他来接受耶稣基督作他个人的救主;同时也愿意降服于耶稣,让耶稣作他的主人和掌管者。”(引自“How to Work for Christ ”)
著名的新约及希腊文教授巴克莱(W. Barclay)在他的《罗马书注释》中,对“主”字在当时代和在新约圣经中的意义有很精辟细致的分析。他的结论是:“罗马书10:9-10两节非常重要,它们给了我们第一个基督教信经的基础。……主字的原文为kurios,这是早期基督教的钥字。……当一个人称耶稣为主时,他把耶稣与君王、上帝相比,他把耶稣放在一生中最崇高的地位,他在耶稣面前保证绝对地服从,虔诚地敬拜。称耶稣为主,是把耶稣放在独特的地位上。因此,做一个基督徒,第一,就是必须把耶稣放在独特的首位。”在使徒行传中,称耶稣为主有92次之多,而称他为救主只有两次,可见在初期教会中,耶稣的主权在他们的信仰和生命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中心位置。
当然,在得救时愿意接受耶稣作掌管生命的主,只是委身的开始,是愿意舍己背十字架跟从主的开始,并不是说在生活中已经做到了完全顺服(事实上也没有一个人在今生能完全做到),那是下面要讨论的不断学习和操练因信成圣的事。
3. 信徒就是门徒
把接受耶稣为救主和掌管生命的主分开的人,也往往把信徒和门徒分开。他们认为,得救,就只是罪人相信和接受耶稣为救主而成为信徒;委身,是已经得救的信徒到了某一天,愿意进一步接受耶稣为生命的主,愿意跟从主,愿意接受门徒训练成为门徒。委身可迟可早,甚至也可以与得救同时发生。他们认为,得救与委身,信徒与门徒,毕竟是不同的两件事。
这种看法恐怕是缺乏圣经根据的,我们不可能在此详细讨论,只想指出,圣经对我们的教导是:信徒就是门徒,也就是基督徒,也就是圣徒。
信徒,是从我们每一个蒙神拣选的人都是因信称义,也是因信成圣的角度来说。
门徒,是从我们每一个蒙神拣选的人都应跟从耶稣,并应顺从圣灵的角度来说。
基督徒,是从我们每一个蒙神拣选的人都要效法基督,总要披戴基督的角度来说。
圣徒,是从我们每一个蒙神拣选的人都已蒙神洁净,并应操练成圣的角度来说。
今天教会软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许多基督徒,对真道认识不清楚,谦卑地自称我只是一个信徒甚至只是一个平信徒。请注意,通常所谓的平信徒(英文laity)在中英文新约圣经中都未出现过。laity源自希腊文laos,但在新约中laos用来描述信徒时,意为(神的)子民(英文译为people而非laity,见彼得前书2:9-10,启示录21:3),是指全体信徒,并非某一类信徒。今天在教会中,为了方便,有时也用平信徒(英文的laity更常用)来指受按立神职人员以外的信徒,这只是描述功能的用法,表明信徒间职份的不同而已,不应赋予其他与灵命有关的神学意义(参看《当代神学辞典》,杨牧谷主编,662页)。这些弟兄姊妹由于不明白圣经对我们的教导是,基督徒(也就是信徒)人人皆门徒和皆圣徒(还有皆祭司呢!见彼得前书2:5,9),从而放弃我们所应有的责任和福气,成为一个“贫”信徒,使教会和自己都深受亏损,这是非常可惜的事。基督徒装备,信徒造就,门徒训练和圣徒操练,都是帮助我们所有神的子民更好地因信成圣(见下一节讨论),是每个得救的人都需要的。在这方面,《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2005年出版),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它汇集了全球各地当今神所重用的25位华人牧者和学者的宝贵教导。黄子嘉牧师在第一课“得救”中,专门有一节论述“信徒就是门徒”,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活出来。
三、十字架与成圣的信心
我们称义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我们称义以后走成圣的道路,仍然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荷兰著名神学家巴文克(Herman Bavinck)说:“我们得救不仅仅是因信称义,也是因信成圣,因为我们只能借着信接受基督和他的恩益。……成圣,在福音的意义上来说,乃是信心不断地活动与操练。”(引自《基督教神学》)无论是称义或成圣,我们信心的对象,始终是那位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耶稣基督并他的十字架(希伯来书13:8; 12:1-3)。无论是称义或成圣,我们信心的力量,也都是来自经过十字架之死而复活的基督的大能,永远是神的恩典。所以我们“信耶稣”,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完成时,而始终是现在进行时(当然也就包含得救时的信),直到面对面见主时。保罗说:“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20)所以只要我们活一天,就应该信耶稣一天,信耶稣是一天假也不可放的!每个基督徒要天天实实在在地经历信耶稣,这是不可须臾或缺的,是历久常新的,这是我们的本份,也是神赐的宝贵的福气!
1. 要付出代价跟随十字架的主
在成圣的过程中,信心必须在基督里不断扎根(歌罗西书2:5-7),不断增长(帖撒罗尼迦后书1:3),更是需要经过百般的试炼(雅各书1:2-8; 彼得前书1:5-9)。我们对基督的委身,要从得救时心志的意愿,转为每天行动的实践,这就是巴文克说的“信心不断地活动与操练”,也就是背负我们自己成圣的十字架来跟从主。这是要尽心竭力的,更是要付出代价甚至极大代价的。主耶稣对跟从他的门徒一开始提出十字架时,就说“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被德国纳粹处死的潘霍华牧师(D. Bonhoeffer)在《追随基督》中说:“当基督呼召一个人时,他是叫他来死。这种死可能像最初的门徒一样,要离开家庭与工作来跟从他。也可能像马丁路德之死一样,必须要离开修道院跑到世界上来。但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死--死在耶稣基督里,在他的宣召下治死老旧人。”我们在前两篇文章中讨论过,苦难,是我们基督徒从以己为中心,转到以神为中心的必经之路,也是“神的子民通往荣耀之途”(引自John Stott“The Cross of Christ”)。“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腓立比书1:29)。苦难,以何种形式,在何时间,在多大程度上和多长时间内临到我们,完全是神的主权;而每一个跟从他的人要看万事如粪土,以受苦的心志时刻准备接受所临到的苦难,在任何环境中操练敬虔,却是人的责任,是我们要背负的十字架。我们应当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仰望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学习他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希伯来书12:1-3)。
2. 完全顺服十字架的主--信心增长之途
现在让我们通过主耶稣的一个比喻,来学习在成圣过程中信心的增长。
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主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仆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还谢谢他吗?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路加福音17:5-10)
如果我当时在场,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求主立即赐我这颗神奇的芥菜种信心,使我信心大增,能行超然的大神迹,为主图谋大事。奇怪的是,耶稣接下来却讲了一个看上去似乎与信心无关的主仆比喻。所以直到今天,还有不少解经家认为这个教导我们谦卑顺服的主仆比喻,是与上面有关信心的教导无关的另一段。这可能是受到经文翻译的一些影响。在原文中,在两段之间有一个有连接意思的词de,除了KJV和Darby译本译为but和NKJV版本译为and之外,在常用的各种中文及英文翻译版本中,都没有译出来。这个连接词表明这两段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脱离后面的主仆比喻,单单抽出第6节来,去随便发挥信心的意义及其功效,是非常危险的。主耶稣先把信心比作芥菜种,是要强调信心的伟大,不在人的言语、感情或其他的外在表现,而在它是从神而来的超然力量,是神的恩典,决定于神的主权。正像一颗不起眼的芥菜种,虽然外形不大,却有很强的内在生命力和发展可能性。接下来的主人与仆人的比喻,正是要帮助我们具体地明白怎样才能加增这种人人向望的芥菜种信心。在短短的四节经文中,主耶稣向每个跟从他的人,提出了如何加增信心的四项具体要求:(1)要完全隶属于神,交出主权;(2)要持续地、忠心地为神工作;(3)要与神有亲密的关系,了解神的心意;(4)要完全顺服神的命令,不论是否明白或是否合我心意。
总之,要清清楚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本相、自己的本份和自己的责任,从而一生真诚地谦卑在神面前,竭力跟从主、事奉主,只夸基督并他的十字架。最后一节圣经何等宝贵:
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主人美好的夸奖),只当说(仆人真诚的谦卑):“我们是无用(本相)的仆人(身份),所作的(责任)本是我们应分作的(本份)。”
这就是主耶稣要求每个背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他走成圣道路的人,所应有的信心生活的四个方面。
如果我们随从圣灵,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人的本份和责任),神必然会加增我们的信心(神的主权和恩典)。信心永远是主来加增,而非自我加增。在桑树听从我们之前,我们自己必须先听从神。在桑树拔起根来之前,我们自己必须先被神拔起根来。在桑树栽在海里之前,我们自己必须先被神栽在海里。所以主耶稣讲的芥菜种信心,不是我个人主观的积极思想(positive thinking),或火热激情、良好感觉、呼喊宣告,甚至也不一定是我对某段经文的解释和坚信。不可否认,以上这些可能都有一些好处,但却不是决定我们对神信心的根本因素。信心增长之途,始终是仆人(我们)与主人(神)良好关系不断发展、不断增进和不断深化之途。颠倒了或离开了神与人的主仆关系,就失去了信心的正确对象,就毫无信心可言!而每天活在对神既完全顺服又无比亲密的生命交流的主仆关系之中,才是最宝贵的信心生活,是我们应追求的,也完全是神的恩典。主耶稣第一次夸奖的大信心,就是那位百夫长对神的主权有清楚的认识,并愿意无条件的完全顺服(见路加福音7:1-10)。信心的本质就是对神的完全顺服。这也就是亚伯拉罕准备献以撒时的信心(希伯来书11:17-19),也是约伯“他虽杀我,我对他仍有指望”的信心(约伯记13:15节,见各种英文译本)。靠信心,在实际生活中忠心地舍己背十字架跟从主,这就是为什么信心这么重要。
四、十字架与荣耀神
“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直到我欢聚天家,仍夸主十字架。”
这首感人至深,可能也是流传最广的十字架颂歌,你能想象竟是出自一位连主耶稣受难的图画都不可能看到,从出生第六周由于医生误诊,直到95岁过世,终生瞎眼的女圣徒Fanny J. Crosby(1820-1915)吗?从人来看她极其不幸,一生必然悲惨痛苦。但是基督十字架的大能,却把她变成一个充满喜乐和活力的著名圣诗作者(着诗歌超过8000首!),影响了千万人的生命。她虽眼瞎,却才华横溢,会弹四种乐器,能背诵全部四福音书、摩西五经和其他经卷。她不但宽恕那位误诊的医生,从不抱怨,竟然也不向神提出医治的请求。一次,一位苏格兰牧者向她调侃:“何等遗憾,这位赐你这么多恩赐的主,怎么没有给你视觉。”她立即反驳道:“你知道吗,如果我在出生时能对我的创造主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他使我生为瞎眼。”牧者吃惊地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当我回到天家时,我生平所见第一张令我欣喜的面容,将是我救主的荣颜。”她一生都在用信心的眼睛瞻仰基督荣耀的十字架,顺服神的主权,一生以神为乐,活出神的荣美,写出众多感人的圣诗。她是一位直到天家,仍夸主十字架的圣徒。
另一位圣诗作者John Bowring(1792-1892),当他在中国澳门看到一座青铜十字架,高高地屹立在被台风摧毁的教堂断壁之上时,深受感动,写了下面这首圣诗。刻在他墓碑上的,就是这首圣诗的标题《荣耀宝架》(In the Cross of Christ I Glory)。
一. 基督宝架我所夸耀,巍然屹立亿万年。舍生圣迹光华灿烂,环绕十架何庄严。
二. 每当遭遇祸患颠危,使我失望多忧悲。基督十架永不离我,散发平安赐喜乐。
三. 每当福日照耀辉煌,途中充满爱与光。十架放射灿烂光华,白昼光彩锦上花。
四. 苦痛,欢愉,忧患,福乐,因主宝架皆神圣。个中平安不可测度,喜乐永偕无止停。
1. 基督救赎十字架的荣耀
十字架的荣耀到底意味着什么?答案就在这位为我们钉十字架的主耶稣身上。在路加福音24:25-27节中,记载着主耶稣复活以后,在去以马忤斯的路上对两个门徒说的一段话: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这段话,是耶稣升上高天以前说的。当时,不但世人视他为一个被处极刑已经三天的罪犯,而且甚至他的门徒都没有一个相信他已复活,落在哀恸哭泣之中。然而耶稣却对门徒讲解,他已经通过受害(十字架)进入他的荣耀。主耶稣在这里用的受害和进(入),在原文都是同样的过去不定时和不定式,表明已成之事。从世人来看,这一宣告简直是愚拙之极和荒谬绝伦,加尔文对此回答道:“我们在基督之死中看到了无比华丽的胜利,这荣耀却是对那不敬虔的人隐藏的。”(引自《约翰福音注释》)这就是神的智慧和大能。“耶稣之死的永恒结果,就是神将永远得到荣耀。”(引自斯托得“The Cross of Christ”)。创造时间和超越时间并战胜死亡的主,在走上十字架前,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荣耀父神并和父神同享荣耀,这就是对父神完全的顺服,成全父神所托付的事(约翰福音17:4-5),与父神完全的合而为一(约翰福音17:22-23),从而彰显神的荣美。主耶稣正是通过十字架的苦难,做到了让父神的旨意在他身上完全通行。
2. 基督徒成圣十字架的荣耀
今天,舍己背负自己成圣的十字架来跟从主的基督徒,要想做到“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哥林多前书10:31),要想多结果子使神得荣耀(马太福音5:16; 约翰福音15:8; 腓立比书1:11),就是要通过每天临到我们的各种各样人、事、物,无论是大是小、是顺是逆、是荣是辱、是乐是苦,来学习主耶稣对父神完全的顺从;也时时处处通过学习主耶稣心里的柔和谦卑,不断追求与众肢体完全的合而为一。这是很不容易学但也是人人天天必须学的功课,特别是在与看得见的肢体的合一上。让我们牢记主耶稣为我们向父的祈求(也是他对我们的要求):“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所以在我与肢体的合一达到主耶稣与父那样的合一之前,我永远不能说与我的肢体已经“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了(约翰福音17:22-23)。只有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才能为他向世人作美好见证,荣耀神。没有主内的合一,一切都谈不上,只会羞辱主名。保罗要我们靠圣灵竭力保守这种合而为一(以弗所书4:3)。加尔文说:“既然基督已经在我们需要怜悯的时候,接纳我们进入他的恩典中,使父神的荣耀彰显,所以我们也应当建立并持守这种在基督里的合一,为了照样荣耀神。”“神极其重视他仆人们的合一,因为他不会在纷争不和的人中间获得荣耀称颂。只要想到这一点,就足以平息今天存在于许多人心中的纷争与辩论。”(引自《罗马书注释》)荣耀神的人,必定是身上有神荣耀的人(约翰福音17:22)。
3. 人的主要的和最高的目的
因信称义和因信成圣的目的,都是为了荣耀神,“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2:9)。韦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The 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的第一条问道:“人的主要的和最高的目的是什么?”回答是:“人的主要的和最高的目的就是荣耀神(罗马书11:36; 哥林多前书10:31),并永远以神为乐(诗篇73:24-28;约翰福音17:21-23)。”
圣经中也提到神的儿女也有荣耀,但是必须认识到,我们与神同享的部份荣耀,只不过是罗马书11:36节中说的“万有”中的一种。我们的荣耀永远是从神的荣耀而来(本于他),永远是神的恩典(倚靠他),也永远是为了神的荣耀(归于他),万万不能本末倒置。“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他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帖撒罗尼迦后书1:12)。成功神学(或繁荣神学)的危害和迷惑性之一,就是抽出某些圣经中有关神儿女的荣耀尊贵和福气的经文,只强调物质的、肉身的和今生的,片面发挥,大力宣扬,不提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以弗所书1:3-14),更是把神的荣耀弃之不顾。正像主耶稣当年对犹太人的责备:“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约翰福音5:44),结果只能是让人贪恋世界,偏离进天国的唯一之途:靠信心,通过进窄门、走十字架的窄路来荣耀神,并和神同享他所赐的真正的荣耀,永远以神为乐。
约五百年前神兴起的改教运动,把我们的信仰概括为五个“唯独”:唯独相信(sola fide)、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唯独恩典(sola gratia)、唯独基督(solus Christus)和唯独荣耀神(soli Deo Gloria)。德国著名作曲家巴赫,在他每部作品结尾处,都用缩写SDG来表达唯独归荣耀给神,这种敬虔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今天,这五个“唯独”仍然是我们要坚持的,是检验我们信仰是否纯正的标准。神向我们启示的独特又奇妙的救恩计划就是:
人的称义和成圣,都是唯独依靠神的恩典,借着唯独相信唯独圣经所启示的唯独基督所完成的救恩,唯独在基督里作成的,以唯独归荣耀给神!(Justification and sanctification are by grace alone, through faith alone, because of Christ alone and in Christ alone, as revealed in the Scripture alone, to the glory of God alone!)
从旧约到新约,全本圣经协调一致地告诉我们,唯独荣耀神是唯独相信、唯独恩典、唯独基督的根本原因和必然结果。从首先直到末后,从亘古直到永远,独一真神是唯一当得荣耀的,配得荣耀的(诗篇41:13)。让我们切记,从我们因信靠基督的十字架救恩重生得救的第一天起,历经在世每天用信心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操练成圣的生活,直到将来见主面的永恒中,唯独荣耀神始终是我们生存的中心,生存的目的;敬拜的中心,敬拜的目的;事奉的中心,事奉的目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也永远是最重要的。正如启示录5:11-14所说:
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四活物就说:阿们。众长老也俯伏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