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讲章首页 讲章分类 切换频道

相约在雅各井旁(二) 救恩出自犹太人

原创 任星雨  2025-04-121910

经文(约4:21-22)

前言:弟兄姊妹,我们接着约翰福音四章一节到42节的这段经文,继续来分享这个题目:相约在雅各井旁。耶稣基督在雅各井旁对撒玛利亚妇人讲明了天国永生之道,我们曾交代过:为什么要取题为“相约”在雅各井旁,而不是“偶遇或相遇”。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在地上开展天国工作的时候,他没有一件事是出于偶然的,他没有一次的工作是机缘巧合而做。都是在他永恒的计划之中,都是在他不变的计划里面去一步一步地推行、落实。路加福音19章,耶稣将救恩临到撒该,因为在耶稣看来,撒该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也是神救赎计划中所拯救的对象,所以耶稣必从那里经过,就是要找到撒该。就好像在雅各井旁的“相约”正是耶稣基督在计划之内要寻找拯救这失丧的撒玛利亚妇人,要把它寻找回来,把救恩、活水、永生之道赐给她。这是我们所要分享的:相约在雅各井旁。

上一次聚会我们讲了第一讲,井水对比生命水,也就是雅各井水与耶稣的活水,这样的一个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知道人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因为井水是物质的,人喝了以后还是要再渴,渴了以后还要再喝。当然我们的主耶稣把他自己做为活水,来推荐给这些需要的人就不同了,喝了这活水的人,里面要成为泉源,而且直涌到永生。所以我们讲到与雅各的井水形成强烈对比与反差的,就是耶稣讲明白他自己是活水,这活水是属天的生命,可以存到永远。

相关背景:今天我们从约翰福音四章21到22节,继续和弟兄姊妹分享:相约在雅各井旁的第二讲:救恩出自犹太人。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宗教背景和社会问题。

我们知道在以色列历史当中,从大卫王朝到所罗门王朝,一直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一直是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历史上的这一个阶段也被称为是统一王国时期。也就是说整个以色列民族是一个大的国家。到了所罗门的儿子接续做王以后,以色列历史进入到了分裂王国时期。以色列国家就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南国称为犹大,定都为耶路撒冷为首都。北半部分称为北国以色列,他们立首都在撒玛利亚。当时导致南北分裂的一些政治问题和神学问题,我们不详细的去讲,总之将大卫王、所罗门王朝统一的王国,就此分成了南北两国。但是在主前722年的时候,亚述帝国攻占了北国以色列。之后他们通过移民的方式,导致北国以色列人民与外邦人通婚使后代血统混杂。这样不光在血统上混杂,而且在文化、习俗、信仰上都遭受到一定的同化和冲击。就是潜移默化、慢慢的被改变。就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尤其是在异教的严重冲击之下,导致北国以色列人的信仰混乱。据史料的记载,当时有七种以上的假神偶像驻扎在北国以色列国中,当时北国以色列人们所敬拜的那些假神要超过七种。如此严重的宗教问题,直接导致了他们当时的社会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歧视。你看,北国以色列民因血统、文化、习俗、信仰上都混乱了之后,恶名昭著,南国犹大人就瞧不起它们,甚至产生了许多的冲突和战争。主前128年的时候,犹大人就出兵攻打撒玛利亚,摧毁了示剑(这个示剑就是在旧约创世记里面,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时代常常提到的那个示剑,就是现在在撒玛利亚城中的一个重要的地方)。那么南国犹大出兵,不仅是攻打了撒玛利亚摧毁了示剑,也把在基利心山上,撒玛利亚人所建立的圣殿给拆毁,最后剩下的一个废墟、遗址。但是呢,即便如此撒玛利亚的宗教领袖们,仍然带领撒玛利亚百姓在这基利心山上敬拜神,就是撒玛利亚妇人说的,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敬拜,就是在这基利心山上,还在那个被拆毁和焚烧过的圣殿遗址敬拜神。我们看到撒玛利亚人也是很可怜,因为这种种的历史遗留的宗教问题,所导致社会民族问题,他们之间的战争与冲突屡见不鲜。所以在约翰福音四章九节的下半节说到了这个背景,就是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为什么没有来往之所在。因此,南国犹大人就非常的厌恶撒玛利亚人,看他们如同狗一样的不洁净。只要撒玛利亚人居住的地方,便不会踏入他们的道路的,也不会与他们共同使用餐具,以及同桌吃饭。因为如此,我们便能更进一步地明白,为什么当耶稣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的时候,撒玛利亚妇人会很奇怪的问耶稣说:你身为犹太人为什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9节)?就连门徒们也是很希奇,耶稣为什么与撒玛利亚妇人说话(27节)。稀奇买回来食物,耶稣没有吃。当耶稣说我有食物吃的时候,门徒却更不明白耶稣吃了什么?莫非是吃了撒玛利亚妇人送给的食物了吗(33节)?门徒们都不明白耶稣顺服天父的差遣,完成使命就是他最大的满足(34节)。主耶稣的工作是要以活水福音和救恩来超越这一切的界限,来拆毁这些民族歧视的隔墙。

以上我们看到了犹大人这样瞧不起撒玛利亚人,那么我们再看撒玛利亚人也不示弱,他们因为拥有着自己宗教、文化、历史的渊源而不服输。比如那块地(5节),当耶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之后,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创33:19)记载过的,这是雅各给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如今就在撒玛利亚城里,那名叫叙加。同时约瑟死的时候也是葬在这块地上(参约书亚记24章)。(20节)中,撒玛利亚妇人又谈到了: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敬拜,“这山”是什么山呢?我们多次的强调这山,这基利心山是亚伯拉罕首次向神献祭之地(创12:6-7,参创33:20)。(书8:33)当中,神吩咐以色列百姓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这两座山当中诵读摩西律法为百姓祝福。我们看到这山有文化、历史、宗教渊源。所以撒玛利亚人才会在这山上敬拜,因为这山是很有历史文化宗教渊源的山。

如今我们来看,不管南国还是北国,本来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却形成了如此的对立,行成一个悲哀的局面。但是我们看到转折来了,因为耶稣的来到,他要破旧立新,要破除旧的观念,颠覆人旧的思想,把新的思想,正确的信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我们去看整个约翰福音,处处都在讲述主耶稣破旧立新的工作,将天国在地上展现的开始,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与国度在地上呈现出来。这也就是耶稣基督为何“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的原因。并非地理交通路线的需求,虽然从路线来看,经过撒玛利亚是一条近路,但是当时因为南国犹大人厌烦撒玛利亚人的缘故,他们通常要北上加利利的时候,会从约旦河的渡口度过河东,绕道上去,再从约旦河北段的渡口回到加利利,这样绕道而行。但是主耶稣是直行北上加利利,经过撒玛利亚。原来主耶稣不是为了走近路的缘故,而是要去寻找拯救失丧的撒玛利亚人,为了要救回那些神在永恒中所拣选的人。

救恩的普世性:

徒 1:8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太 28:19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

从当时的地理、历史背景和主耶稣基督所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到这些信息与我们的关系。同时主耶稣也向我们强调了救恩的普世性,也是要纠正以色列民的那种错误的弥赛亚观念,之前我们也提到过这一点,犹太人的思想当中对弥赛亚的理解有偏差。他们认为弥赛亚的降临、上帝的救恩只是赐给以色列的,只有以色列民是上帝的选民和救赎的对象。但是我们知道上帝、主耶稣的旨意是什么?救恩,也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上帝的救赎计划要从犹太人的民族历史落实,进而传到地级、传给万民、万国、万邦,使万膝向主跪拜,万口承认主名,万民流归主的圣山……当时犹太人对于上帝救恩的理解有所误差,他们误以为只有他们才是上帝的选民,只有他们才配得上的拯救。这种自义的种族优越感存在他们的心中,使他们把救恩据为己有。原来上帝的旨意是愿人人都悔改,所以主耶稣责备警告他们: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约 12:35)。保罗在罗马书章21节中也同样以野橄榄枝讲了相关道理。施洗约翰也曾经警告过当时的那些悖逆的犹太人说: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太 3:10)。救恩的普世性是上帝的旨意,也是主耶稣基督的心意,而不是像犹太人当时所持有的那种错误的观念。这也成为今天我们的警戒,我们得到救恩得到福音的人,也不要据为己有。

我们发现了,在约翰福音当中,主耶稣常常以这些反差、衬托、对比的方式来开启人们的心灵,要使福音在我们的生命中产生效力。比如在约翰福音第三章中,主耶稣和尼哥底母谈道的时候是深夜,把重生之道教导给尼哥底母,让尼哥底母的内心不再黑暗,而充满了耶稣基督那重生、救恩之光,主耶稣的光来照亮了尼哥底母内心与生命中的黑暗,使他生命中有了神的光明。而在约翰福音第四章中,在雅各井旁边,你会看到主耶稣更鲜明的光照,在日光最强烈的午正,是最光明的时刻了。可是恰恰在这个一片光明的世界当中,撒玛利亚妇人的内心中充满了黑暗,是多么富有戏剧性的讽刺啊,让我们看到世界是光明的,有太阳、有炎热,但是人的心却没有光明,却是黑暗的、冷漠的。主耶稣不光是叫尼哥底母在深夜中成为生命重生、得着光明的人。更要在这个午正的时候,让这位生命中黑暗、冰冷的撒玛利亚妇人蒙神光照,耶稣基督把生命的活水与生命的真光赐给撒玛利亚妇人,使撒玛利亚妇人的内心中不在黑暗、冰冷,反而重获活水的泉源、生命的真光。让我们看到了,救恩是普世性的,不管你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不管你在南国还是在北国。主耶稣都是要跨越这一切的文化、历史、种族、区域等等,来开展天国福音的工作,使天国在地上展示呈现出来。耶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也正是要实施这样的计划,为了推进天国在地上的拓展。同时也是为门徒以及今天的我们,在福音事工方面指导一个方向。

特别要注意到约翰福音四章42节当中出现了一个词语:“救世主”,这个救世主的意思就是意味着普世性、国际性、历史性、时空性的超越。因为撒玛利亚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被视为二等公民,所以主耶稣要亲自拆毁这道隔墙。后来使徒彼得去哥尼流家传道的时候,开始使外邦人领受的圣灵(使徒行传第十章)。耶路撒冷教会受逼迫时,门徒四散而去的同时,将福音传到了居比路、安提阿(使徒行传第十一章)。腓力被主差遣南下往迦萨的路上,将福音传给埃塞俄比亚的太监(徒8:26-38)。保罗也将福音传到罗马。

当时门徒遵守主耶稣的吩咐去把福音广传。今天我们要去思想:我们身为得到福音的人,成为蒙恩得救的人之后,我们要怎么样?我们不是要将福音据为己有,而是要传递出去,使更多的人得救。那么怎么传?传什么?这些是我们当思想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我们看到了在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这个立场和关系中,以及他们的这种民族歧视,让我们想到了耶稣在马太福音五章44节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我们的主耶稣冒着炎炎的烈日前来将福音传给撒玛利亚人。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的主耶稣顶着烈日,来到雅各井旁寻找拯救撒玛利亚妇人以及城里的人。这一举动拆毁了南北国人们心中的隔墙,填平了他们民族歧视的鸿沟。拯救了亚伯拉罕的后裔,拯救了那将要失丧的人,使那些原本为仇敌的人,能在基督耶稣里面和好。

寻找心中的“撒玛利亚人”

太 5: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讲到了在基督耶稣里面饶恕与和好,让我们值得去思考和反思的一点,也是今天作为一名基督徒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请思考一下,如今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心里,有没有“撒玛利亚”人? 就是说每一位亲爱的弟兄姊妹,在你的周围、在你的心中是否存在着那个像撒玛利亚人那样另你厌烦、你所瞧不起的人,你认为不洁净和罪恶的人,你认为是你的仇敌、你所藐视的人。或者是你不肯接纳的人。这些都将成为你心中的那个代名词:“撒玛利亚人”。在这个时刻让我们接受恩主耶稣基督的光照,让我们能找出我们心中的“撒玛利亚人”。呼吁每一位弟兄姊妹,能在这个时刻安静心灵去思想,在我们的心中去找到这些人,找到之后,从内心中饶恕赦免并接纳他们,靠主加给的力量,为他们祝福和祷告。你可能会说,我找到了,但是无法赦免他。那就求主来扩张我们的胸怀,加增给我们爱心,让我们有像天国般的胸怀去容纳他。让我们的胸怀成为天国,去容纳各样的人,而不是监狱去囚禁犯人。

结语:通过约翰福音四章21到22节我们所分享了“相约在雅各井旁”第二讲,救恩出自犹太人。我们的主耶稣藉着犹太人的血统来到世界,成就十字架的救恩,把天国建立、呈现在我们世界上,让我们去享受在其中。从耶稣的大爱中,让我们明白了救恩是普世性的,而不是单单给犹太人的。应用在我们各自的信仰生命与现实生活中的时候,也不要将救恩据为己有,像当年犹太人的信仰误区。我们要以主耶稣的心为心,沿着主耶稣的脚踪,去往那些“必从那里经过”的地方传福音,领人归主。将普世性的救恩,传给我们身边的人,近处、远处的人…… 也传给我们心中和身边的那些“撒玛利亚人”,直到地级做主的见证!阿们!

感谢您支持我的服侍,让我们同心携手同奔天路!
奉献支持
举报
收藏 1
评论 0
三种仆人(中)忠心的管家
作管家的人哪,你们务要尽你们的职分,庶不至有负神的委托,现今帮助许多人,将来也能坦然无愧地在主面前交帐。你们每日应当多用工夫从圣经中领受神的话,作你们自己的食物,又将这些分与你们所牧养的群羊。忠心的管家在主人未来以前固然要多受劳苦,但主是不亏负人的,因为他来的时候,要赐给他们更美更大的赏赐。

0评论2025-04-24287

彼得的那一夜(五)那一夜,生死攸关主搭救
今天所读的经文中,记载了主耶稣死里复活并且升天之后,门徒们奉主差遣,得到圣灵的充满与浇灌,做工大有果效的伴随,但是同时教会也在面临着这场属灵争战中严峻的挑战,雅各为主殉道之后,使徒彼得为福音的缘故被囚,连日以来重兵看守,希律计划要处决彼得的前一夜,主的使者前来搭救,印证了上帝的作为。

0评论2025-04-23158

彼得的那一夜(四)那一夜,重操旧业无所获
彼得和众门徒的这次经历,也是我们的代表和写照。他们的光景,也是我们今天的光景;我们应当从这些信息中,领受个人切身的教训。所以我们不该为别人读圣经,而是为自己读经,应当把圣经的正意读出来,再把自己读进去。因为这些经历,无论是得胜的或是失败的,都具有宝贵的属灵教训和价值,我们千万不可将这些忽视。

0评论2025-04-22189

保罗与十字架
弟兄姊妹,让我们效法保罗,借着十字架,与世界彻底告别;借着十字架,和父神完全和好。背十字架是从我自己做起,从每天的生活中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我的家人中做起,从我的邻居中做起,从我的工作中做起,从我的教会中做起。这就是保罗教导我们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0评论2025-04-21439

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
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在漫长的被掳生活之后,经历了一次复兴,以斯拉称这次复兴是“稍微的复兴”。然而以斯拉对这次复兴的描述,在我们现在看来,实在是一次极大的复兴,甚至是今天的教会不可企及的复兴。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也长期处在“被掳”(被什么掳去?)之中,求主使我们从被掳中归回,让我们也有一个“稍微复兴”。

0评论2025-04-20233

耶稣的十字架救恩
圣经把如此鲜明的对比放在世人面前,神是以他公义的大爱和稳固的救恩真理来吸引人,是要人去明白他的心,要人真正愿意信靠主耶稣基督而得着这救恩。回顾这二千年教会的历史,让人看见只有主耶稣十字架的救恩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因此,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去珍惜这个救恩,传扬这个救恩,见证这个救恩,让更多的人都愿意来回转归向神。

0评论2025-04-19727

彼得的那一夜(三)那一夜,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部福音书都有记载彼得三次不认主的这段故事,但是马可的描述更为生动,因为马可福音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彼得讲道的摘录。特别是马可福音记载耶稣回头看彼得,这样的情节只有被看的彼得才能在对视中经历主的目光。因此我们认识到彼得令人佩服的一面:彼得否认主的故事,竟然是彼得亲自讲述出来的。可见使徒彼得那夜之后的属灵生命成长,已经超越了曾经的软弱,得胜了当时的失败,已经进入到一个生命丰盛的状态。

0评论2025-04-19212

彼得和十字架
弟兄姊妹,十字架与我是什么关系?我要如何回应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我该如何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让我们靠着神的恩典,付代价来效法彼得,作一个十字架谦卑的背负者,也作一个十字架忠实的宣扬者。

0评论2025-04-18580

彼得的那一夜(二)那一夜,因未警醒动血气
从“那一夜”去着眼彼得一生的信仰与服侍的历程,从中也让我们看到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成长过程纵然是有高山有低谷,但是灵性的软弱不警醒,所带来的亏损实在是严重。就如彼得,以不止一次的夸口(太26:35)流露出软弱不警醒的灵性,当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迫切祈祷的时候,他三次沉睡;耶稣被捕时,他动刀抵抗(51,约18:10);随后耶稣在大祭司宅院受审时,他三次否认主(太26:69-75)。我们就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迫切祈祷的时候,彼得三次沉睡的事件开始,继续分享《彼得的那一夜》,第二讲:“那一夜,因未警醒动血气。”

0评论2025-04-18221

三种仆人(上)殷勤的仆人
殷勤事奉主的信徒,到主来的时候,也要得着这样的赏赐。那时主耶稣要将祂自己所得的荣耀,与所享的福祉,分给那些殷勤服事祂的信徒,并且不再称他们为仆人,乃称他们为朋友。到那时他们的劳苦艰辛都成了陈迹;他们在世上的顺服与勤劳,为他们换来永远的安息与天上的荣耀。

0评论2025-04-1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