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牧师!这个时代已经不同了!资讯科技这么发达,孩子们也越来越精明了!”我的会友在一群朋友前如此诉苦。
“以前小时侯,孩子是被我们抱来教堂,等到他们长大后,都可以说是被我们拖来教堂的。”她一边说一边斜着头,一只手拉着耳朵,试图重现她的孩子被拉着耳朵上教堂的画面。
她的另一位朋友打岔说:“我的孩子跟他们的爸爸一样,都要用骗的方法,他们才会到教会!要能给他们一些好处才行。”
“现在孩子大了,我哪有当初那个劲了!孩子老是说信仰自由,我也管不着了。”她放下那拉着耳朵的手,无奈地举在半空中。
我们是否能够要求家人与自己的孩子相信主,甚至是全家人一起来服事主?
在许多的基督教书房与礼品店里,都可以找到写着“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经文的装饰品。笔者认为,这份装饰品就是家中最好的见证,特别是当朋友来到家中拜访时,这也可以作为家中所有人的提醒,我们愿意服事神的心愿。
这一段为许多基督徒喜爱的经文,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约书亚继承摩西成为以色列的领袖。在服事多年后,当他年约一百一十岁时,他将以色列的百姓聚集在一起,讲述神如何拯救祖先带领他们出了埃及,并在旷野中的四十年中养活了他们,最后带领他们过约旦河,协助他们把迦南之地其他的民族驱逐出去,让他们得到所应许的迦南美地。
“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事奉祂,将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华。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约书亚记24:14-15)
约书亚要求百姓在他的面前,为他们个人和他们的家人,在神面前立下公开的誓约,他们自己与他们家人的后裔将来都要永远服事耶和华。当日,约书亚就与百姓立约,并将他们的誓约以一块大石头立在示剑橡树下耶和华的圣所旁边。(参约书亚记24:25-26)
决不容许“随缘”或顺其自然
我们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约书亚承担起照顾家人灵命的责任,他也要求所有的一家之主负起这同样的重任。家中老老少少无论爱主与否,约书亚都会亲自给于鼓励和帮助,也为他们制造敬拜和事奉神的机会和气氛。他不但让百姓们立誓永远服事神,他还立了众人都看得到的大石头,以提醒这些善忘的人。在属灵的事上,约书亚决不容许“随缘”或“顺其自然”,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他就会尽责使一家大小毫无遗漏地有健康成长的灵命。
也许我们有人会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时不同往日了,让孩子随自己的志向自由发展。人权至上,宗教自由,与约书亚的时代相比,别说是民情民风和习俗,就连家庭和社会结构以及人们对服从权威的态度都大不相同的,如何能像当年约书亚要求以色列民一样,要求一家之主在神面前立下誓约?一家之主又如何效法约书亚带领一家人全都事奉神呢?
谁主一家属灵领导地位
我们先假设:根据圣经教导,家长身负确保家人灵命健康的重大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父母之中,该由谁负全责?
在这个强调男女平等的世代,谁是一家之主这个议题其实是具争议性的,对于这项议题许多人会避而不谈。但是不容更改的事实是,不论是基督徒父亲或母亲都有同样的责任,他们必须成为家庭中属灵的领导者。就是当夫妻中有一位是未信的,信的配偶也不能隐藏他或她的信仰,反而更需要让全家人受益于基督信仰。
所以要带领全家服事主的决定可以是夫妻双方同心立下的,或是单一信主的一方必须肩负的责任。这既是一个出于自愿的选择,更是在我们信主那一刻就被赋予的责任。不该因被强迫而做,却必须甘心以一生来遵守:使一家都必定服事神。
我们也知道约书亚当时就明白要全家一起来服事,不是出于一时冲动的决定,更不是出于勉强,而是要诚诚实实,不间断地付上代价,所以约书亚对他们提出“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事奉祂”的警告。约书亚其实知道百姓们暗地里仍有敬拜假神的行为,因此告诫他们若要选择敬拜耶和华神,就必须专心单单事奉祂,并且要使全家一起专一敬拜事奉神。
约书亚当时对以色列人的要求,跟神今日对我们所有人的要求是一样的:每一家庭中的属灵领袖必须在神面前立下誓约,表明愿意持守在神面前所立下的心愿,并且必须尽他所能,鼓励帮助全家来服事神。
孩子可否自由选择信仰
“请帮我个忙,好吗?”我开车送一位母亲从教会回家时,她说:“请你打电话邀请我的儿子回教会,我怕他离神越来越远了!但请不要说是我让你打电话的。”
这位母亲是否需要这样为儿子担心呢?可能,我们尚不完全理解那种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越走越远离神的刻骨之痛。
难道家中的孩子们没有自己信仰的自由吗?个人的自由与选择难道就不被尊重吗?现代的父母亲如何在神面前做这样的委身呢?
其实选择只有两种,不是尽心、尽性、尽力地服事神,就是选择去敬拜假神。但约书亚提醒以色列百姓,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当我们全心全意地服事神就能得到祂所赐的所有的好处,但是当我们选择去敬拜偶像的时候,神的咒诅就临到。这个选择是很清楚的。身为父母亲,当然希望全家与孩子都能得到神的祝福,谁愿意被神诅咒呢?
身为基督徒,我们知道救恩是出自神的恩典。但是接受神的恩典跟从主基督,却是我们自己要做的重大抉择,顺服、服事、敬拜神则是我们自由选择后必须负的责任。当然,是否要负此责也是我们的决定。
许多跟从主耶稣的人,是因为想得一些好处,或因希奇耶稣所讲的资讯而被吸引;一旦耶稣讲出扎心的话时,这些人便因着衪所传讲的资讯“过份激烈”而纷纷离祂而去。
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从此,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约6:65-69)
个人的决定,全家的参与
虽然我们被拣选是因为神恩典的临在,但跟从主服事主却是我们自己当做的决定,所以全家一起服事神也同样是这个决定。既然作父母的自己决定了要信上帝也敬拜祂,得享神所赐的福,怎么会撇下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孙子,不让他们得到我们所拥有的这福气呢?我们岂是那种独自享福而弃孩子于不顾的父母呢?
所以,我们已经立下誓约要带领全家服事主。那么下一步呢?
在圣经原文,服事与敬拜是同一个字。这里所提及的“服事”决不是我们所谓的上上教会,参加聚会,甚至成为会员,或可能连聚会都不参加,仅仅有奉献而已。
神所要求我们的是“真诚地,按着真理事奉祂”,就是没有任何其他的偶像、动机,而是一心一意地认定神是生命的主宰,值得我们献上自己来服事。有什么能超越我们对神的真诚,摇摆我们对祂的事奉,左右我们对真理的服从呢?
约书亚说:“你们现在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专心归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约书亚记24:23)
那在井边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误以为服事主是祖先所留下的传统,或是能得到好处的宗教行为。所以主耶稣就来纠正她的错误,主对她说:“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4:24)
家长要以信心引领全家人
在新约时代,若一家之主先信靠了主耶稣,他的信心就会影响着全家人对耶稣的认识,以至受洗归主,全家都来服事神。信主是一家接着一家的,进而成为教会的会友。
我们也记得彼得如何与哥尼流和他的家人来分享福音。结果他们一家人都相信主耶稣,全家受洗归主。(使徒行传10:47-48)
在该撒利亚有一个人,名叫哥尼流,是“义大利营”的百夫长。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使徒行传10:1-2)
当使徒保罗、西拉被下在监时,管监狱的禁卒看见他们没有逃跑,后来他和他的全家都信了主。使徒行传16章30-34节:禁卒又领他们出来,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们就把主的道讲给他和他全家的人听。当夜,就在那时候,禁卒把他们带去,洗他们的伤;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于是禁卒领他们上自己家里去,给他们摆上饭。他和全家,因为信了神,都很喜乐。
同样的,在使徒行传18:8节,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也都信了主。
全家信主受洗一起服事,在新约中屡见不鲜,也合乎圣经原则。有时一家蒙恩得救,是一家之主带领妻子孩子信,甚至是家中的仆人都成了基督徒。今天的一家之主为什么没有如此属灵的影响力?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来归纳这几位主人的共同点:他们敬畏神,有好行为,好名声。再来尝试回答,为什么我自己缺乏影响家人的能力?想想自己是否在祷告及行为上的见证,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愿这不是个控告,而是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鼓励。
按圣经原则,全家归主及在家庭里拥有属灵影响力,是教会领袖必备的基本条件。单单自己属灵爱主是不够的。
当保罗论到成为教会领袖的条件时,不论是监督或执事,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都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提前3:4)。这里提到的“儿女能够顺服”不是指表面良好的行为或是没有犯法而已,而是能够与父母亲有同样的信仰,同样以心灵诚实顺服父母和顺服神。这样的顺服使他们在教会中有实际服事的参与,并且能够成为教会中同侪中甚至是其他会友的榜样。总而言之,带领全家服事主是一家之主的责任,也是成为教会领袖的条件之一,这更是神的心意。
基督徒父母最大的遗憾
我呆坐病床旁,再也说不出一句安慰人的话语。
护士来来去去地调节加护病房内的维生仪器。
躺在床上的是一个容颜秀丽的十四岁女孩,阖着眼无知无觉,已经昏迷一个星期了。
她的母亲是我教会的会友,此时正轻轻抚摸着宝贝女儿的手,握得那么牢,又不时低头亲吻,生怕她会悄悄溜走似地。
“女儿,听得到我说话吗?听得到吗?……”她不断地呢喃,声声句句痛彻心扉。“如果神让你醒过来,妈妈保证绝对不再逼你弹钢琴,不勉强你功课都拿A,不成为医生也没关系,你可以做自己,做神要你做的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
如果她的女儿能够听到……
我一开始就曾说过本书的目的不是教人如何管教,然而,为了领家人敬拜服事神,父母还是必须懂得按真理管教子女,教导年轻一代认识并实践圣经的原则,不止于权威式的“我叫你这样做”,还要深入帮助他们自己,发掘何谓圣洁合乎神心意的生活,按圣经教导而行的原因和好处。
当孩子还年幼时,我们能容易地使唤他们,或藉奖励和刑罚迫使他们听从。但在属灵的事上却没有一位父母能强迫孩子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偏偏有太多华人父母,以为只要孩子主日参加敬拜,或参加一些青少年聚会,或会在餐前谢祷就表示灵命还不错,事实决非如此。
要带领我们这些青少年,走过这可怕又漫长、让人难以忍受的叛逆时期,所需要的经验足以写成一本书。在这段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最狂乱的时期,父母亲必须承担起这沉重且神圣的责任,像约书亚那样,带领全家一同敬拜事奉主。这是一个意志上的决定,也是一个终生的誓约,也是一个一生不住祷告的承诺。这需要我们在时间、精力、金钱上投资,以教育我们的孩子敬畏神、爱神及顺服神的必要性。这也是一个漫长的程式:需要常常保持谦卑,持续不断地向孩子敞开自己,设法拉进亲子距离,以使每一分努力皆能得到丰富的回报。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合乎圣经真理之法。
基督徒父母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喜悦不全然来自儿女学业、事业的成功,而是看到他们在神满满的祝福中,真挚地爱主、事奉主。反之,看见孩子其他各方面成功了,却在蒙恩后不真诚爱主事主,这才是基督徒父母最大的遗憾。
你看到其中的不同了吗?
神的心意是要我们世世代代都作祂的子民。祂所悦纳的不只是要单单我们自己这一代敬拜服事祂,而是要祝福我们全家人的服事,祂更应许要祝福服事祂的人。“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不只是约书亚的誓约,盼望也成为所有基督徒家庭的誓约。我们该如何激励自己的家庭,持守与约书亚同样的心志?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以下几种具体方式来操练:
1.心存感恩赞美:为神所赐给我们的产业感恩,不应把孩子相互比较,而是为这个孩子有何独特之处来感恩。
2.常常儆醒祷告:世界是邪恶、败坏的;父母亲必须每天为孩子祷告,求神让孩子不被恶者所得着,也不被世界来引诱,也使他们每日进出平安;他们的工作和学习,都能有神的保守。
3.每周亲子讨论:与孩子讨论流行的趋势,使他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用圣经真理的标准,建立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对男孩而言什么是内在美,对于他们来说,内在美与外在美,何者重?何者轻?从女孩的观点而言,她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4.付出实际行动:与孩子来分享信仰。如果他们已经受洗,与他们谈论如何落实每日的灵修,委身于主的生活是什么;如果还没受洗,向他们讲解救恩的意义,求神使用我们去带领他们做认罪祷告,让他们接受主耶稣为个人的救主。让家人知道,我每天都为他们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