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讲章首页 讲章分类 切换频道

单纯信靠

原创 黄志伦牧师  2025-06-149850

经文:诗篇第一百二十九篇(圣经新译本)

愿以色列说:“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就多次苦害我;从我幼年以来,敌人虽然多次苦害我,却没有胜过我。他们好像犁田的人犁在我的背上,所犁的沟甚长。但耶和华是公义的,祂砍断了恶人的绳索。”愿所有恨恶锡安的,都蒙羞退后。愿他们像屋顶上的草,尚未长大,就枯干了;收割的不够一把,捆禾的不够满怀。过路的人也不说:“愿耶和华所赐的福临到你们;我们奉耶和华的名祝福你们。”(诗129:1-8)

前文已提及,十五篇上行之诗可以分成每五篇一个小段落;最初五篇就像是刚刚踏入信仰的开始,中间五篇是渐渐进入成熟的表现,最后五篇是完全摆上自己的生命。诗篇一百二十九篇是中间部分表达成熟属灵生命的最后一篇。在上行的路程中,这时诗人已经上到耶路撒冷,在圣殿里敬拜上帝。但诗人没有因为在圣殿中敬拜上帝而忘记外面的环境;他承认人生在世的生活是艰难和不容易的。

一. 人生在世生活艰难不容易

愿以色列说: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就多次苦害我。从我幼年以来,敌人虽然多次苦害我,却没有胜过我。他们好像犁田的人犁在我的背上,所犁的沟甚长。(诗129:1-3)

读到“他们好像犁田的人犁在我的背上,所犁的沟甚长”(3节),会否觉得太血腥了?牛在田里犁田,拖着锋利的犁刀,犁刀深入在田地里;当牛往前拉的时候,犁刀就在田地犁出一条沟。诗人在这里形容那犁刀不是在田里,而是在“我的背上”:我的敌人好像犁田的人,把犁刀插在我的背上,犁出一条沟,而且是长长的沟。这个画面太残忍了!

诗人两次说述“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就多次苦害我”(1-2节);关于这里所说的“苦害”,多数解经家认为是指整个以色列国的经历。上行的诗人是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他们回想历史,先祖曾经在埃及作奴隶四百多年,之后进到迦南地,在士师时代并没有停止跟外族人争战。到了大卫和所罗门的时代大约有一百年好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北国后来被亚述攻陷,南国最后被巴比伦毁灭。诗中重复两次“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多次苦害我”,就表达了上帝子民以色列其实一直都活在艰难的环境中。

如果国家的环境是这样,肯定个人日常的生活也不会好过。所以诗人形容他们痛得好像被犁刀在背上犁出一条犁沟。此刻上行的诗人虽然已到了圣殿,但是他没有忘记也没有否定,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不理想的环境中。他们知道,这就是人生在世生活的情况,这是人生在世不可逃避的现实。

我们若每天留意新闻,就会知道不幸和险恶的事情时常发生:诈骗、战争、丑闻、天灾等等;我们就是活在这种让人时刻担心随时有可怕事情发生的环境中。不过,诗篇一百二十九篇让我们看到,不要为当下环境的艰难和不理想而感到惊讶,更不是要去逃避。基督教信仰不是只求得福,只允许自己活在幸福没有苦难、活在健康没有病痛、活在富裕没有贫穷的人生中。这诗篇让我们看到,上帝的子民也是可能从年幼至今都活在被苦害包围的环境中。他们的先祖过去是这样经历,他们现在即便是归回了也是如此。他们承认这就是生活,并没有因为环境不理想而埋怨上帝、怀疑信仰。上行的诗人没有因为在圣殿里敬拜上帝就陶醉在上帝的同在中而否定圣殿外面的真实生活。

外在环境险恶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受影响;例如诈骗的事,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不是没有可能遇上的,其他不幸的事情也是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越知道自己其实是活在险恶的环境中,就越晓得我们不能没有上帝!以色列人在圣殿中敬拜上帝的时候,没有忘记外面世界环境的可怕;他们就是在这种认知上更加感受到上帝是他们惟一单纯信靠的对象。

二.单纯信靠

上帝的百姓以一颗单纯信靠的心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生活。他们说:

从我幼年以来,敌人虽然多次苦害我,却没有胜过我。他们好像犁田的人犁在我的背上,所犁的沟甚长。但耶和华是公义的,祂砍断了恶人的绳索。(诗129:2-4)

虽然这句话可以列为暴力血腥的级别,但是它最终要带出的是一个正面和纯正的教导。血腥描述的背后不是为了高举残酷暴力的行为,而是为了凸显背后的生存之道。诗人说“从年幼以来”,意思就是这种景况一直没有离开过。以色列人是怎样面对呢?诗篇第一百二十九篇的教导是,活在苦害中,要坚持相信苦害不能胜过我;在难耐的痛苦中还是相信公义的上帝必会砍断恶人的绳索。这是信靠,是单纯的信靠,是超越理性的信靠。

“信就是对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看不见之事的明证。”(来11:1)虽然还没有看见得胜,还没看见绳索切断,但用信心就可以预先看见所盼望的事,就是上帝的公义和拯救。这是单纯信靠。

单纯信靠不是一套理论,而是信仰生命的流露。

1871年的一天,史露意(Louisa M. R. Stead)和丈夫带着四岁的女儿在美国纽约的长岛(Long Island)海滩度假。她看着丈夫和女儿在海边挖沙戏水,心中很满足。她对自己说:我有虔诚爱主的丈夫,又有可爱的女儿,我很满足。当她还沉浸在这种满足的意境时,忽然海滩出现一阵骚动。有个男孩在不远的巨浪中挣扎呼救,她见状也呼喊起来。丈夫听到她的呼喊声,就冲向大海朝着那个男孩的方向游去;结果他和那个男孩一起被巨浪卷走。史露意抱着女儿在海边不停嘶声呼叫丈夫的名字;她喊到嗓子都破,丈夫还是没有踪影,从此消失。本来是洋溢着满足开心的沙滩家庭乐,成为了悲伤和泪水的无情回忆。

丈夫的离开让平凡的史露意和女儿陷入生活困境。史露意望着四岁的孩子,看不到明天,这时她向上帝祷告:“我不需要为如何爱上帝祷告,因为上帝知道我爱祂,我也知道上帝爱我。这时刻我需要的是求上帝给我更多信心,使我信靠祂的权能和引导,带我行过那凄凉渺茫的未来。”

某个夜晚,她又回想起沙滩的那一幕,同时想到家中米粮快要用尽。她像平日一样,带着信心跟孩子一起晚祷亲近主。隔天早晨,她在门口发现一个装满食物的篮子和一个装有现金的信封。这时她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受,知道环境依然艰难,但是她坚持相信苦难不能胜过她。史露意拿着那一篮食物和信封对孩子说:“我们信靠上帝,祂没有叫我们失望。”就在那天,史露意写下诗歌〈信靠耶稣真是甜美〉(“Tis So Sweet to Trust in Jesus”);这首诗歌流传至今,激励了许多人。

信靠耶稣真是甜美,只要信靠主恩言,

只要站在主应许上,信靠主蒙福无边。

耶稣,耶稣,何等可靠!多少事上已证明!

耶稣,耶稣,宝贵耶稣!愿我信心更坚定!

九年以后,1880年,史露意带着十三岁的女儿到南非宣教,一生事奉她们所信靠的主。生活的困境不能胜过单纯信靠上帝的人。

诗篇第一百二十九篇的最后是上帝的子民因为所受的苦害而发出的一些情绪的表达:

愿所有恨恶锡安的,都蒙羞退后。愿他们像屋顶上的草,尚未长大,就枯干了;收割的不够一把,捆禾的不够满怀。过路的人也不说:“愿耶和华所赐的福临到你们;我们奉耶和华的名祝福你们。”(诗129:5-8)

从字面看来,这些话是在骂人,是在咒诅人。那些对我不好的、苦害我的,愿他蒙羞、枯干、没有收成,不得蒙福。但我们要记得,诗篇是诗歌的表达,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用情感而不是用逻辑理性来解读。上行的以色列人的这番话,一方面真的是因为被苦害而有的一种情感的抒发;但另一方面,其实这些话也是一种单纯信靠的表达。因为以色列人相信上帝是最终的得胜者;上帝子民的仇敌,就是那些在他们背上犁出犁沟的,最终是会蒙羞、枯干、不得收割的。诗篇第一百二十九篇就是这样把单纯信靠上帝的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结语

在人世间,最令人羡慕的不是一个人一生没有经过困难和风暴,而是一个人可以在生活的困难和风暴中单纯信靠上帝。当一个人有这种生命时,一生将会绽放光彩,荣耀上帝;但愿我们都有这种生命表现。不理想的险恶环境是会继续出现的;无论环境如何充满挑战和困难,如何令人担忧,但愿我们都记得:单纯信靠。


语音朗读:撒拉姊妹
本网站无固定投资者,无广告收益,运转经费均由主内家人自由奉献!
奉献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称谢神爱永长存
诗136:这里的“称谢”一词,首尾呼应,贯穿全文12次之多。也是紧扣主题“称谢神爱永长存”,因为我们慈爱的上帝从创造天地以来,就天天看顾护理,掌管宇宙万有,保护我们如同眼中的瞳仁儿。我们岂不应当称谢这位爱我们的上帝吗?让我们珍惜还在世上仅有的年日,用我们还存有的气息、从我们心灵深处、真诚的来称谢这位爱我们的上帝,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阿们!

0评论2025-04-05271

欢喜前往神的殿
这是大卫所作的一篇朝圣诗,也是诗篇里的十五首上行之诗(120-134)中的一首。是当年以色列民每年三次去耶路撒冷守节时所唱。也有人认为是登耶和华圣殿的台阶时唱的。总之:是诗人以及唱诗的人们把目光定睛在耶和华神那里。从而表达内心对上帝的仰望与深度的信靠。

0评论2025-04-03488

虚幻人生追求神
本篇诗篇中也重复提到愁苦、流泪、消灭和枉然的词语,注意:每当我们分享到有关“人生的短暂、虚空、困苦”等,这些看似消极的话题,但我们不是在无奈中悲哀、自怜,而是要通过这些衬托、折射出神国的永恒、富足、福乐……以致推动我们去努力追求。

0评论2025-04-02502

称谢赞美朝见神
通过今天所读的经文,就让我们享受在其中,成为一名神喜悦的儿女,一生之久用心灵向他欢呼歌唱,用生命侍奉他,一生之久以他为神、为主、为王,以感恩、赞美迎接他的同在、同行、同住,享受他的良善、慈爱、恩惠、信实,直到永远,直到万代!

0评论2024-12-10704

因为有祢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都是一群在信仰道路上上行的天路客,但愿这诗篇也是我们的见证和信仰的宣告:“我们的帮助在于耶和华的名,祂是造天地的主”(诗124:8)。祈愿我们带着感恩的心,见证我们的信仰,一生欢唱:“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

0评论2024-10-061361

向山举目仰望神
作者在这首上行之诗中讲到了“向山举目”,根据介绍,不论是山、众山、群山、锡安山,还是圣殿,最终都是聚焦在我们主耶和华身上,都是聚焦在整本圣经中所启示、所预表将来的耶稣基督的身上。所以当我们要向山举目时,最终的目光是要定睛在神的身上,定睛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身上。

0评论2024-10-021242

望主的手
让我们每次来到主的殿中,围绕在圣餐桌前的时候,望着主钉痕的手。主耶稣已经为我们舍命,祂还有什么好处会留下不给我们呢?每个主日进到圣殿,让我们记得一件事,就是要仰望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

0评论2024-09-291576

人生是什么呢?
亲爱的天父,我的人生在你的震怒下,充满叹息。求你赦免我的罪。我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有祂住在心中,就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求天父带领我的人生,一生饱得你的慈爱,欢呼喜乐。奉靠耶稣基督的名字而求,阿们。

0评论2024-09-091917

在信仰道路上结伴同行
求主给我们更多的主动和勇气,像诗篇一百二十二篇当中陪伴那位上行诗人的同行者,予人鼓励,与人结伴。去,坐在对方的身旁,大家一起敬拜,一起祷告,一起祈求和经历上帝正在掌权的平安。

0评论2024-09-08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