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信徒首页 信徒分类 切换频道

向下扎根

原创 彭晖  2024-06-189040

刊登了小包包弟兄的《我为什么长不大》一文之后,弟兄姊妹们开始了关于“生命成长”的讨论。最近,刘同苏牧师在新作《带土移栽》一文中,对北美大陆基督徒灵命的现状和问题作了清醒的分析;并对自己近十年的事工作了坦诚的总结。刘牧师的文章使许多弟兄姊妹再一次反思“生命成长”的问题。当刘牧师从牧者的角度剖析“生产之苦”的时候,我愿意从一个被牧养者,一个会众和同工的角度分享“成长之苦”,以参与这场有意义的讨论。

一、出埃及,入旷野

九十年代是神在北美大陆学生学者中大大做工的年代。福音的种子撒过,圣灵的雨露浇灌。骤然间,四处发苗,一片新绿,极为壮观。正如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一般,我们信主受洗,重生得救,欢喜快乐,唱着凯歌进入教会。以为从此可以一路高歌,进入应许之地。结果,当凯歌声渐落之时,我们发现自己身在旷野……

十年间,我们时常默然四顾,看到的是很多人软弱,很多人跌倒,很多人流失。自己也常常疲倦不堪,心灰意懒。吗哪已经吃不出味道;云柱火柱也常常看不见,感觉不到了。放眼望去,茫茫旷野,不知哪里是头。有时也会想,自己是不是很傻,为什么要在已经很忙累的日常生活中再加上“基督徒”这样一个费时费力费钱的角色呢?

旷野中的软弱、疲累,灵性的低落和血气的浮躁,都在教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我们这群“小儿基督徒”就像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新鲜劲一过就开始烦躁、挑剔、生气。抱怨牧师水平低,执事们不同心,弟兄姐妹们没有爱心,教会活动死气沉沉……渐渐地,有人开始疏远、甚至离开教会。结果,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陆背景基督徒没有正常的教会生活。或者说,从教会流失了。

没有离开教会的又怎么样呢?正像刘牧师所分析的那样,我们这群人“先天不足”——没有任何教会生活经验;“后天实际生命资源缺乏”——身边没有熟识的成熟基督徒可以效法(如果又不幸落在“纯形态大陆人教会”中);我们灵命的成长无可避免地遇到了极大的难处。我们不懂怎样与牧者相处(牧师算是领导呢?还是政工干部?),我们不懂怎样与弟兄姐妹相交(就是聚会的时候打打招呼,唱唱歌就完了吗?有看不顺眼的也得作亲切热情状吗?),我们也不会服事。跟天父不亲,跟弟兄姐妹们不熟,自觉溶不进教会的圈子,所以总像是客人,不像是家人。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该服事些什么(聚会前后排排桌椅,聚餐的时候带一道菜,就算服事了吗?)。更糟糕的是,教会的人和事处处让我们看不顺眼(音乐沉闷;儿童节目单调;教会只有宗教活动,没有娱乐活动;牧师讲道管事都没水平,还不让人说。一说就是不顺服。看那几个执事同工,能力还不如一般会众,怎么选上的?……)。几年下来,牧者们心力交瘁,同工们苦苦支撑。眼见的还是流失,听到的还是抱怨。于是,在牧者同工们参加的退休会上,终于轮到他们抱怨了:北美的大陆基督徒怎么这么难伺候啊!

想想看,我们原本就是与天父隔绝的孤儿,在这个冰冷罪恶的世界上流离失所。遍体的伤痕,满心的委屈,一身的坏习惯。正如圣经所说:“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彼此相恨。”(提多书3:3)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现在进入教会,开始学习“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4:2-3),其中的难处是不难预见的。

但那造我们、爱我们、为我们受死复活、又以恩典召了我们的主应许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翰福音14:18)这应许是我们的确据和盼望。我们既靠圣灵入门,就不靠肉身成全。只“仰望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12:2)我们终将被成全,因为“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以弗所书2:10)我们生命的成长是因着他、靠着他、也是为着他的。

如今,神把我们放在教会里,就像种子落在好土里。他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向下扎根。苗儿也许不再青绿惹眼,放眼望去或许还有几分萧瑟沉寂,但撒在好土的种子要坚忍地、默默地向下扎根,预备多结果实。

二、成长的要素

向下扎根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成长就必然伴随着痛苦。这个痛苦是来自十字架的破碎和对付,是每个基督的门徒所必须经受的。主耶稣明言:“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10:38)十字架是荣耀的、得胜的;但背十字架的过程是痛苦的。有很多人会在十字架前退却;这是主早已经告诉过我们的:“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4)因此,有人会从教会流失就不奇怪了。

即使是在暂时离开教会的人当中,也有很多是真心愿意跟随主的。但因着软弱,也因着缺乏帮助和带领,就胜不过自己和世界,不能正常成长。留在教会的虽说处境好了很多,却也面临着同样的难处。

那么,使基督徒生命得以成长的条件和要素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我们当有怎样的准备,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才能正常成长呢?其实,前辈基督徒们早已总结出来了:第一,背十字架的心志;第二,在凡事上真实地经历神的同在;第三,踏实的教会生活。

(一)背十字架的心志

主耶稣的十字架是真实的。他以血肉之躯被钉在木头上,又被挂起来,饱尝痛苦,气绝而死。如此担当了我们的罪孽,成就了永远的救恩。我们的十字架也是真实的,是有确定内涵的。首先就是靠十字架能力来离弃罪,脱离暗昧的行为,不再“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不再“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以弗所书2:1-3)

在现今,我们所有离弃的也许是婚姻外的邪情私欲,色情影视网站或赌博的辖制,金钱上的不诚实或偷税漏税,使用盗版书刊音像及软件的偷盗行为等等。还有其他一些于生命有害的行为,比如沉溺于内容轻浮暧昧的电视连续剧之中等等。

接下来,十字架要对付我们里面的罪。比如,我们心里对神的不敬畏、不顺服,以及怨恨、嫉妒、苦毒、狂傲、争竞、虚伪、私欲、邪念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毒素,是从魔鬼而来的辖制,是凭我们自己绝不能挣脱的咒诅。圣经说:“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加拉太书5:21)

再进一步,十字架要帮助我们弃绝自我。使我们不再为自己的野心、抱负作安排;不再把神当作工具,而是一心寻求神的旨意,顺服他的呼召。不再被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爱他所爱,忧他所忧,以他的喜乐为喜乐。就像使徒保罗所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20)主为我们的罪死,又为我们复活。我们若想得着这恩典,就当向世界死,为主而活。只有脱离了“自我”的辖制,我们才能得着在基督里的真自由。

但这一切又谈何容易?我们甚至会问:“谁能做到呢?”谁都知道,色情淫乱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毒瘾一般的控制力,要脱离这份罪中之乐何其难啊!要想脱离使用盗版品的偷盗之罪,就意味着要花去大笔的辛苦钱,怎么舍得呢?对付外面的罪已经如此困难,对付里面的罪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谁有勇气承认自己是个虚伪的人?谁敢面对自己对朋友同事的嫉妒?谁能从怨恨和苦毒所带来的烦躁和消沉中自行解脱出来?……

我们当然不能靠自己脱离这些里里外外的罪。如果我们能,基督就不必钉十字架了。当保罗呼叫:“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这位“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使徒同时也给出了答案:“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马书7:24-25)“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是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悯、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5-16)

我们在罪面前无能为力,主是知道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离弃罪?如果不愿意,我们就仍然留在罪中,与神隔绝直到灭亡。如果我们说:主啊,我愿意,求你帮助我。我们就要经历十字架的大能和神的同在。

(二)经历神的同在

经历神的同在必然是从祷告开始的。我们怎样祷告又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这位神。那么,我们心目中的神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一位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只管宇宙历史大事的皇天上帝?是一位严厉的审判官?苛刻的老板?还是一位时时盯着我们,以纠错罚过为乐的政工干部?或者是一位永远笑眯眯,从不问是非对错,只赏不罚的慈祥老奶奶?

神在圣经里启示我们说,在基督里,他是我们的父亲。“你们既为儿子,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见,从此以后,你不是奴仆,乃是儿子了。”既然神是我们的父亲,他又应许要爱我们到底,我们在他面前就没有什么不敢说、不好说的话。我们祷告的时候就不必遣词造句,只挑属灵的话说。我们任何的情绪都可以向他表达,包括受伤、失望、恼火、心急等等。在神面前,我们可以、也应该回复小孩子般的纯真。

《诗篇》是祷告的典范。其中每篇都带着深厚而强烈的感情。在敬拜和赞美的主旋律之下,还有深切的悲哀、童真的自辩、焦急的呼求、烦躁的抱怨、甚至还有愤怒的咒诅。所有的对话都是心对心赤忱的碰撞,是畅快淋漓的生命交流,没有丝毫的隔膜感。

天父所求于我们的正是这样的生命交流。尽管我们的心思意念和一生的道路在他面前原是赤露敞开的,我们仍然需要打开心门,把里面的喜乐赞美、创痛哀情、忧虑惧怕、邪情私欲……一件件交付在神的面前。我们心里有的就说出来。有喜乐就赞美,有委屈就哭诉,有无助就呼求,有自责就认罪。然后回到神的话语,明白神的心意,试着照他的教导去行。感到无力的时候,立刻呼求神的帮助;失败跌倒的时候,抓住神,一次次祈求他的怜悯,求他给我们力量坚持下去。如此,我们的心就会被神改变;我们的脚步就会被神引导;我们就会亲眼看见神的作为,就会惊呼:我从前风闻有你,今天亲眼见你。我们就可以真实地认识他,而不是仅仅知道他。并且在这过程中,与神建立真实的、亲密的、个人的关系。当我们完完全全地得着主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得着了那最彻底、最完全、长久到永远的满足。

(三)踏实的教会生活

当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新生命的时候,他也预备了这个新生命成长的环境——教会。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们是他身体上的肢体。肢体离开了身体就不能存活。稍作观察就会发现:虽然教会里不全是认真的基督徒,但所有认真的基督徒都在教会里。在教会里,我们以敬拜和赞美与神相交;神也借着讲道和查经,按时分粮,使我们灵得喂养;我们与众弟兄姐妹在基督里团契,切实地学习彼此相爱的功课;我们互相鼓励、彼此扶持,以胜过世界和罪的引诱。在教会生活中,我们性格和生命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被暴露出来。这是成长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教会生活的困难所在。

那么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基督徒,我们需要从教会得着哪些具体的帮助呢?

1. 纯正切实的信息

我们需要纯正的、与生命成长切实相关的讲台和查经信息。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适时敏锐地指出我们生命中的问题,并帮助我们胜过生活中的难处,使信仰真正进入生活并指导生活。因着时间、环境、及灵命程度的不同,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比如,当我们连正常聚会都打不起精神参加的时候,“为主殉道”的信息就离我们太遥远了;当我们陷在罪中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要认罪悔改”的当头棒喝,而不是确认“我就是这样、神还是爱我”的无赖心态——神当然是爱我,但神决不喜欢我陷在罪中不悔改!当我们渴望成长、面临突破的时候,“是否有神”的信息就不能使我们饱足。当然,这就要求牧者对我们有清楚准确的了解;能按正意分解神的话;并在主里有真实深入的个人经历。

2. 一对一的帮助

我们不仅需要有人带我们信主,更需要有人陪我们走一程,带我们走到耶稣面前。我们不会祷告,也不清楚祷告有什么用。因此一跪下就张口结舌,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又怎么说。我们也不会读经。一大堆的问题,又不好意思当众问。我们需要有人一对一地帮助我们,和我们交朋友,听我们诉说那些难以向外人道出的难处,和心里的苦楚;为我们代祷;教我们把难处一件件带到神面前。在我们灰心的时候鼓励我们;有过失的时候,凭爱心说诚实话,照着我们所能接受的方式和程度提醒我们;伤心失望的时候与我们同哭;欢喜得胜的时候与我们同乐。当我们自己也经历了神,在主里站稳的时候,鼓励我们去帮助别人。

3. 手把手的带领

我们需要有人手把手地教我们服事。当我们能做到正常聚会的时候,我们就希望能溶入教会的圈子,从客人变成家人。希望有活动一起参加;有工作一起做;有事情一起商量。希望有人告诉我们教会的东西放在哪里,怎样保管。希望有人照着我们的信心、能力和兴趣,邀请我们参加服事,并一步步带我们做。做完后请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我们帮教会买了东西,请提醒我们报销(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也不清楚怎么报销)。

一旦我们能够忠心乐意地做“小事”,请给我们更多的责任,并帮助我们负起责任。我们需要领袖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弟兄们,神命令我们做家里的头,可我们平时很少有机会管事(太太不顺服的弟兄更是如此),这样我们怎么能知道如何带领别人,如何担待别人的软弱,如何使别人得着造就呢?所以,在教会里,请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和训练。

的确,我们大陆背景的基督徒教会生活底子薄,又有一身的坏习惯,比如好争辩、好抱怨、好批评,不爱惜公物,不尊敬牧者等等。这些正是我们要在教会生活中被神对付的地方。请主里的长辈们担待我们的软弱,为我们祷告,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等我们渐渐成熟的时候,你们这流泪撒种的就必欢喜收割。

三、关于“带土移栽”的模式

刘牧师的文章中提出了“带土移栽”的模式;即由台湾、香港或东南亚背景的成熟基督徒组成教会的核心同工群,与牧者配搭,共同带领大陆背景的基督徒。这个模式不仅可行,而且是神一直在使用的(也许不是神唯一使用的模式)。

回想一下,这十几年来,是谁在校园开办查经班,准备饭菜和茶点,请我们去听福音?是谁打开家门,接待我们参加小组聚会?谁带我们信主?谁为我们施洗?谁在为教会默默地摆上心血、时间和金钱?这些非大陆背景的基督徒领受了神的恩典和呼召,多年来在各处默默地忠心服事,已经结出了许多美好的果子,带出了一批在主里信心稳固的大陆背景基督徒。

同时,他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向大陆人,就作大陆人,为要得大陆人”的呼召。听过庄祖鲲牧师用台湾味的京腔讲笑话吗?知道基督工人中心的高荣德牧师讲“香港国语”,把“夏娃”说成“傻瓜”的趣事吗?还有苏文峰牧师和师母,十几年前创办《海外校园》,志在服事大陆背景的学生学者。至今,已经培养出一批福音作者,造就了无数大陆人。这些忠心的主仆们是神恩典的管道,是神爱我们大陆人的明证。

四、年长带年幼的模式

如今,北美大陆背景基督徒在教会里的比例越来越高,牧养和带领的负担越来越重。尽管我们的生命还不成熟,但我们真的不能帮忙照顾吗?在一个家庭里,九岁的孩子应该照顾六岁的妹妹,给她念故事,倒牛奶;六岁的孩子应该照顾三岁弟弟,帮他收玩具,带他一起玩;三岁的孩子也可以给婴孩拿奶瓶,擦眼泪。这样的孩子才会成熟懂事。

教会就是一个大家庭,在主里年长的照顾扶持年幼的才是应该有的模式。我们这些九十年代信主的大陆基督徒,早已从校园查经班进入教会;其中很多人都有了稳定的收入,从公寓搬进郊区的房子。多年来领受恩典、被人服事,神的心意岂是要我们继续作吃奶的婴孩?

在加利利海边,复活的主耶稣找到正在忙于生计的彼得和他的同伴。主亲自为他们预备了炭火和早餐;又帮他们打着了满网的大鱼。吃完早餐,主向彼得发出了爱的呼召……

我们这些每日领受主恩的人,也必定要迎着复活主深邃的目光,回答他沉重的发问:“你爱我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如果我们还记得他怎样为我们受鞭打、被钉死,又怎样一再体恤我们的软弱,宽容我们的亏欠,我们也会像彼得一样回答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于是,我们就要领受从主而来的庄严托付:“你喂养我的小羊。”(约翰福音21)

求主让我们看见他的小羊;然后照着自己信心和能力的大小来喂养他;也许是约他来聚会,请他来家里小聚,或每周打电话问候他;也许是约他一起读圣经里的一卷书,定期聚在一起,或通过电话分享并彼此代祷;也可以邀请他参加某项服事,或共赴营会;也许是培养他作团契主席或教会同工;或者参与儿童事工, 养主的小小羊。当我们开始关注别人的需要,又亲自做事管事的时候,挑剔抱怨自然会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成长了。

五、结语

成长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生命的必然。有生命的种子落在土里,就必定要向下扎根,然后向上结果。如果我们久久不见成长,感觉不到成长的喜悦,甚至感觉不到成长的愿望,或者连成长受阻所带来的焦虑不安都感觉不到了,我们就应该省查自己得救的信心是否真实;就应该凭着神的怜悯,重新回到救恩的开端。

我们若渴望成长,就当立定背十字架的心志,向罪死,向世界死,为主活;敬虔度日;踏踏实实地过教会生活;在凡事上经历神的同在。如此,我们的生命就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


语音朗读:撒拉姊妹
有生命的种子落在土里,就必定要向下扎根,然后向上结果!
奉献支持
举报
收藏 1
评论 0
我的毗努伊勒
教会的不完善,让我们每个人看到我们自己的无能,人本性的全然败坏,我们更应该谦卑地俯伏在神的面前,为自己为弟兄姐妹为教会献上恒切的祷告。我们更应该委身,我们不仅接纳和包容神在地上不完善的家,同时也要尽自己的本分去建造,这便是对天父完全的爱的回应。

0评论2024-12-15200

十字架的路——灵性成长的秘诀
亲爱的青年基督徒朋友,也许你此刻正处在试炼的痛苦中,我不知道那具体的痛苦是什么,也许是失业、失恋、疾病,也许是教会弟兄姐妹的误解和轻视,你可以在痛苦中选择逃避十字架,也可以选择在神的恩典中顺服。神的灵必再次激励我们仰望基督,走这条荣耀的十字架道路;因为在黑暗的尽头,是主复活的大能的荣耀。

0评论2024-12-03591

从巴别塔到各各他
如果基督徒传的福音里没有十字架,别人即使信了,所信的也只是一个没有十字架的片面的福音。我愿意在基督钉痕的双手带领下,向“知识的开端”走去。我不敢说什么,也不敢传什么,唯愿以后的日子里,我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向各各他!

0评论2024-12-01326

我怎么才能长大——忘记过去,努力向前
基督徒重生得救之后,怎么才能与世界不一样,与过去不一样呢?耶稣基督离世之前教导我们,让我们倚靠圣经、圣灵和教会,以战胜今世的风俗和肉体的私欲,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0评论2024-10-31563

为小包包辩护
感谢神,让小包包写下这么真实的文字,小包包当时虽然软弱,但已作了神的器皿。对人有帮助的,正是小包包文中那种真实的困惑和挣扎,而不是精心营造的属灵外壳。

0评论2024-10-11177

放下自我,效法耶稣
因着老我中肉体的私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我们常常会在神所交托给我们的善事上,畏缩不前,在神所托的善道上,坚守不住,甚或被罪所缠绕,以至跌倒。所以,必须时时刻刻靠着十字架的能力和圣灵的帮助,认罪悔改。

0评论2024-10-04313

将“心”归主——关于“混混基督徒”现象的神学思考
笔者感到似乎有一种“圣经和神学理论”如何与“信徒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张力。太理论的阐述,好像只能告诉我们一些正统的教义和圣经的教导;而信徒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把这些教训体现出来(活出来),似乎就看各人的努力了。

0评论2024-09-26132

在基督里拥有漂亮的人生的条件:信心---“从保罗的信主经历学习重新编写人生故事”系列之六
信心也可以理解为信者对最美好的故事(即耶稣的人生)的向往(渴望)和对自己的不漂亮的故事的承认(谦卑)。如此,信心意味着人的价值观的改变。正如扫罗变成保罗之后说:“然而以前对我有益的,现在因着基督的缘故,我都当作是有损的”(腓3:7)。

0评论2024-09-10349

使受苦人生变为美好的关键因素:神的同在---“从保罗的信主经历学习重新编写人生故事”系列之五
基督徒可以活得像耶稣一样(即活出虚己而被充满的美好故事),这最主要并不是关于纪律和毅力(虽离不开这些),而是基督自己与信徒的直接同在。这种亲密的同在使信徒能感受到基督自己的感受,能以基督的思维思考问题,能用基督自己的心情和精神体会神的旨意。

0评论2024-08-30406

中国学人如何溶入华人教会并参加事奉呢?–从我们自己做起
如果我们在事奉上放不下重担,脱不下罪,忍无可忍,疲倦灰心,那么只要我们定睛在耶稣的身上,想一想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情形,难道我们还振作不起来吗?

0评论2024-08-2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