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信徒首页 频道列表

我怎么才能长大——忘记过去,努力向前

原创 瓦器  2024-10-315390

基督徒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性情;但在重生得救之前,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死在罪恶过犯中的罪人。“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以弗所书2:2-3)基督徒重生得救之后,怎么才能与世界不一样,与过去不一样呢?耶稣基督离世之前教导我们,让我们倚靠圣经、圣灵和教会,以战胜今世的风俗和肉体的私欲,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圣经、圣灵和教会是每一个基督徒当倚靠的。倚靠其他的力量(正如以色列倚靠埃及),不倚靠圣经、圣灵和教会,都不符合神的旨意。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会。基督信仰是通过耶稣基督的恩典救赎恢复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仰不可以脱离与人的关系而独立存在,正如细胞不能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这是一个生命的身体,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其中的肢体。只有在这样一个身体中,个体基督徒的生命才能成长,即有更和谐美好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会的另外一个使命就是主动地靠得胜的基督赢得灵魂。在这一方面,教会处于攻势,阴间处于守势,阴间的门,并不能防守教会抢救灵魂(马太福音16:18)。所以,传福音,门徒成长,和门徒训练都是通过教会实现的。教会是每个基督徒生命赖以生存和成长的环境和土壤,从总体上决定了每一个基督徒的生命水平。换句话说,教会是每个基督徒的衣食父母。(注1)

同时,每个基督徒的成长经历又各不相同,需要对付的罪和旧我都不一样。同其他的群体一样,北美的大陆基督徒有其特有的历史包袱。其生命成长在现实中常常取决于对这些历史包袱的警醒和认识程度。以下是我个人一直存在的一些挣扎,相信也具有某种程度的代表性。

首先,我们有严重的个人主义,自由散漫,缺乏整体意识,缺乏权威意识,缺乏参与意识。其表现有:崇拜或聚会迟到,早退,睡觉,谈话,看其他书籍;教会观念不强,对教会的事情关心不够,事奉和参与少,不喜欢归属于哪一家教会;随意批评牧师或教会长老执事。喜欢追求感觉,跟着感觉走,而不是追求神的话,跟着神走。

其次,大陆背景的基督徒的历史包袱还包括根深蒂固的功利性。我们已经习惯以成败论英雄,追求来自人的荣耀,追求来自人的赞赏,喜欢用人数衡量事工的果效,在布道会中追求举手的人数,在教会中追求会员的人数。在讲道中,尤其是在福音布道中,常常用经文作幌子,大讲一些与该经文不相干的人的智慧;常常讲神的爱和神的创造,而对神的公义、神的圣洁、罪的可怕、神的审判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以达到感动人,让人落泪或大笑以至举手的目的,导致部分举手人等讲员一走,马上从教会消失。而且,即使是事工真有什么果效,就以为是自己聪明才智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将荣耀归给神。在个人基督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急于求成,缺乏耐心踏踏实实地坚持属灵生命的基本功操练,(注2)追求独特的速成的可以夸耀的“属灵经历”,“读经亮光”或“恩赐”。这些都是功利性的表现。

第三,生存意识浓厚,崇尚自我奋斗。即使是成为基督徒之后,依然过不了金钱关,过不了什一奉献关,导致信仰和价值观分割,信仰和生活分割。主的应许“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希伯来书13:5)等很难在生命中成为一种真实。

第四,好人意识太强,属灵意识欠缺,行事为人的目标依然是作一个好人,而不是作一个蒙神喜悦、为主所用的人。这表现为在教会中乐于助人,但对传福音、门徒训练、祷告会、读经兴趣不大;佛教的功德意识挥之不去,依然有靠行为得救而不是完全靠恩典得救的倾向;教育孩子只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而不愿意孩子为主奉献;只要主的教导,而不要教导的主(这是不可能的)。

第五,今生意识太强,永生意识不够,缺乏国度观念。平时祷告感恩和见证的内容多是工作、身体、家人、今生的平安喜乐。远在天边的宣教士,将来主的再来,好像事不关己,大可高高挂起。对“神是爱”的理解不是建立在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和神完全的主权基础之上,所以在困难麻烦中容易抱怨,怀疑神的爱。

第六,我们有些固有的思维习惯很难改变。“中国马列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认识中的一些现象,以点和线的研究为基础,在面、整体上加以强化,使之系统化,公式化,政治目的化,成为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意识形态。……这种做法有中国特色,有预设前提的框架式思维特点,对我们学习圣经,有极负面的影响。就是说,我们常常在没有明白圣经真正在讲什么之前,因着自己的思维习惯,把自己听到的,从他人处学来不准确的宗教概念,用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条理或教条化思辩方法,将之系统化。”(注3)这种思维习惯导致的后果就是解经讲道追求标新立异,把自己的见解读进经文,断章取义,强词夺理,牵强附会,张冠李戴,忽视启示和文化的本质区别,不尊重神的道,而且自以为是,把个人观点绝对化,甚至把别人的批评一概视为来自魔鬼的攻击。

最后,我们中的一些传道人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认识。传道人和平信徒有不同的职责。与平信徒相比,传道人应当具备的优势是成熟的生命和对真理的把握,而不是知识渊博,具备什么专业才能,或对某一具体问题有着正确的认识。成熟的生命和对真理的把握是传道人使命、权威和职责之所在。传道人的责任是向信徒传讲全备的圣经真理,把选择判断的权利、责任和自由交给信徒,并为信徒祷告,祈求圣灵作工。信徒的责任是顺服教会在释经方面的权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神具体的带领。圣灵是通过圣经对我们说话。对此的模糊认识常常导致传道人越俎代庖,把个人对真理的应用,把个人对一具体问题的结论,把个人观点,当成神的话在教会讲台传讲;而平信徒或者无所适从,或者过于追求异象、灵感,追求在梦中与主相遇,追求直接从神那里领受话语,而不认真读神已经给我们的话:圣经,不服从教会在释经方面的权威,却把个人的感觉或经历凌驾于教会之上(即哥林多前书1:12“我是属基督的”所指的神秘主义)。

基督信仰当然不是与世隔绝,关起门来自个儿属灵,(注4)但每个人的呼召、岗位、职责、恩赐和使命不一样。对一个具体问题的观点涉及对真理的认识,对形势的认识,和对真理的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人观点。把个人观点,尤其是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观点,当作神的话在教会传讲,容易在教会中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成为传福音和门徒训练的障碍。而什么敏感,什么不敏感,取决于文化和个人的经历。所以,保罗对“主的命令”和“自己的意见”的区分(哥林多前书7:25),是传道人应当效法的榜样。但对罪的问题(如罗马书1:18-32所指),传道人却要观点明确,立场坚定,不能含糊,指责罪要具有从神而来的权威。

基督徒的成长是靠神的主权和恩典,也是教会和个体基督徒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个体基督徒自身的追求相比,教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是基础。我刚信主时,教会没有牧师,我没有事奉,没有门徒训练,都是一个人摸索,碰见一个实际生活问题或圣经问题就卡壳,饱尝成长的辛酸。因此,教会在福音信息上,应当全面传讲以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为中心的全备福音真理,强调信仰中神的主权和神的恩典。对一些重要的具体问题,如奉献,要用不同的方法三令五申(这是圣经的教导),培养信徒奉献的习惯。

另外,信徒事奉是教会的需要,也是信徒自身的需要。教会应当鼓励和提供实际的机会让信徒参与事奉,让信徒有归属感,否则主日崇拜就像看场电影一样,看完走人,对信徒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很小的一点事奉,如团契聚会时带给大家两瓶可乐,也是一个开始。我曾在一间教会事奉,那间教会的信徒在信主几年以后,依然需要教会在金钱上给他们帮助,才可以吸引他们来参加聚会,更不要说奉献了。原因就是缺乏基本的教导,缺乏基本的操练,养成了只索取而不奉献的习惯,而且在非信徒中有不好的见证。经济困难和压力不应是不奉献或少奉献的理由。“因为人若有愿做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哥林多后书8:12)。“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寡妇自己不足,反而把一切养生的都奉献了,这是蒙主称许的(马可福音12:41-44)。且不说奉献本身是主的命令,且不说我们一切都是主所有的,奉献只是将十分之一交给神的教会神的家管理,单从实际的角度讲,信徒不奉献或奉献不足,教会就很难正常运转。教会和信徒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还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福音与大陆文化的关系。这里有两个极端。其一是以只传福音不传文化为理由,蔑视大陆文化。我曾与一位这样的传道人同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陆人马上就感受到了这种“歧视”(有时候会夸大)。结果不仅造成对教会的反感,而且最终导致了教会的一次大纷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为了迎合大陆人的特点,为了让人信主,为了套近乎,不惜以改变福音信息为代价,一定要把圣经跟中国或中国的历史扯上点关系,从而损害了福音的超越性和独立性。这样的做法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注5)所以,对文化中与圣经不违背的地方,应当理解尊重,就是保罗所说的“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哥林多前书9:19-23)。而对文化中违背圣经的地方,要坚决抵制。“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哥林多前书2:1-5)。总之,要只传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同时理解尊重大陆文化。当然,基督徒的不同点是次要的,共同点是第一位的,是主要的。“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拉太书3:26-28)

如果团契聚会是针对慕道友或信徒之间的沟通,那么主日学应当侧重于门徒训练,或者系统地学习神的道。不知教会能否开设一些释经学和基要神学方面的课程。另外,针对信徒不同的信仰阶段,一套系统的培灵课程也是很需要的。但问题是,教会的主日学老师资源匮乏,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核心同工的培养。

一般说来,一个好的核心群应当有明确的呼召。事奉神的人是被神呼召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或发展的(A servant of God is called,notborn,nor developed)。一批人能有共同的异象,成熟的生命和品格,可以配搭的属灵恩赐,以及和谐的关系,就构成了一个核心群。核心群一个最大隐患就是把外在的热情等同于神的呼召,把个人的兴趣等同于来自神的异象,把为人处世的智慧等同于属灵生命的成熟,把个人的才干等同于属灵的恩赐,把私人的交情等同于同工的关系。这些来自人的因素当然有时候有利于事工的开展(尤其是短期),但真正决定事工成败的不是核心群的属人成分,而是其属灵成分,因为这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宣教士到一个完全陌生、孤立无援的地方,依然能广传福音,建立教会,不在于他有什么人的智慧、人的资源、人的帮助,而是由于其明确的呼召和异象,坚定的心志,以及圣灵的大能。具有一个合格的核心群,是教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核心同工的培养可能要从新的信徒开始,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信徒初信主时,一般热情较高。教会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趁热打铁。否则,青春期(一年左右)一过,许多人会慢慢沉入“温吞水”中,就很难进行门徒训练。一对一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门徒训练的方法。这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生命的传递。但是要花时间,花精力。主日学,门徒训练,一对一的基本目标,除了传讲神的话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信徒培养读经祷告奉献事奉的习惯,帮助其建立自我成长的能力。

教会的事工还要持之以恒。笔者所在的教会曾计划开展学生事工(主要是来自大陆的学生)。于是弟兄姐妹们作接待家庭(Host Family),帮助搬家,购物,送东西,请吃饭……忙了一阵以后,发现不但收效甚微,而且一无所获,于是全军撤退,连迎新活动也取消了。鱼儿是这么容易入网的么?尤其是像我这样来自文明古国而又改革开放的小鱼儿!而且,是为了让人信主才爱别人吗?觉得别人信主无望,不可救药就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吗?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吗?传福音最怕的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满口都是爱却又行不出来。

从基督徒个体角度讲,我的体会是生命成长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平衡。基督徒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需要受浸、读经、祷告、事奉、什一奉献,受苦。这些都是必须的营养,是我们的蛋白质、脂肪、糖分、维生素。其影响是实实在在的。缺了哪一种营养,都会让我们体虚上火,腰酸背疼。受浸是顺服和信心成长的第一步。基督徒每天用大约20分钟读三章圣经,一年就可以把圣经基本读一遍。我从今年四月开始,每天用五到十分钟,背大约三节经文,九个月过去,已经背完加拉太书,提摩太后书,腓立比书,现在正在背罗马书。参加生命季刊推动的24小时守望祷告网,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常常听闻的“你多奉献,神就多给你”不见得立竿见影,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就是创造天地的神和那位为我们钉死十字架的主是不会亏待我们这些可怜虫。神让我们受苦,让亚当“汗流满面才得糊口”,是因为人活着,有比不受苦更重要的事情。基督徒的苦难不仅仅是外在的压迫或环境上的困难和麻烦,更重要的是舍己的痛苦。否定自己顺服神,否定自己顺服别人,是违背我们的本性的,是痛苦的。痛苦是人生所必须的,在痛苦中喜乐也是必须的。

受浸,读经,祷告,事奉,什一奉献,受苦,虽然没有振奋人心的讲道那么来劲,没有让人热泪盈眶的聚会那么温馨,但却是基督徒最必须的,就像我们每天的吃饭喝水一样。冰淇淋固然美味,但不可以作为日用的饮食。读经,祷告,事奉,什一奉献,受苦,关键在于坚持。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人生是一天一天过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注6)据我了解,马丁路德、加尔文、约翰卫斯理都是非常自律的人,每天按时作息,读经祷告四五个小时。神不会呼召每个人都这么做,但荣神益人的呼召是对每一个属于祂的人的。怎么有能力荣神益人?靠每天的读经祷告,经常的事奉和什一奉献。主耶稣基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翰福音15:5)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经历,敬请批评指正。


注释:

1.详见刘同苏:“信仰就是活着——从脑到心的历程,”《生命季刊》,总第九期。

2.详见刘同苏:“属灵生命的基本功操练——‘新兵连’连长手记”,《生命季刊》总第二十三期。

3.辛立:“认识真理与灵命长进对‘我为什么长不大’的响应(二)”,《生命季刊》,总第三十期。

4.彩虹之约论坛小夫语。

5.详见:谢选骏:“启示与文化的分别(上)”,(下),《恩福》,总第六期,第七期。

6.荀子,劝学篇。


语音朗读:燕子
风浪很大,有您助力,我们就能持续!
奉献支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感恩的好处
上帝吩咐我们在痛苦中感恩,感恩能背负我们大步跃过所有我们不能明白、又不能应付的事情,将自己放在天父慈爱的双臂中。感恩不等于压制自己的感觉和否认现实,却是诚实面对,并将所有的事情带到上帝面前。感恩叫我们更接近天堂,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0评论2024-11-28558

都软弱冷淡怎么办?
但愿神今天在各地各处的教会中,兴起更大量爱主、跟随主、事奉主、警醒祷告的人来,神和圣灵许多奇妙的大恩典、大作为,是从他(她)们开始的。蒙主呼召,分别为圣,以父的事为念,专心事奉主的年轻弟兄姊妹们,不要小看主在你本人身上所施的恩典,和所交给你的托付。

0评论2024-09-16291

在基督里拥有漂亮的人生的条件:信心---“从保罗的信主经历学习重新编写人生故事”系列之六
信心也可以理解为信者对最美好的故事(即耶稣的人生)的向往(渴望)和对自己的不漂亮的故事的承认(谦卑)。如此,信心意味着人的价值观的改变。正如扫罗变成保罗之后说:“然而以前对我有益的,现在因着基督的缘故,我都当作是有损的”(腓3:7)。

0评论2024-09-10340

重新出发
耶稣说,跟从祂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历世历代,不知多少信徒已因着信从主耶稣,胜过从罪性而来的百般软弱与捆绑,得着光明新生。愿您也信靠主耶稣,掀开您人生光明美丽的新一页。

0评论2024-08-21290

让“警醒”成为“常态”
回到家里,我把我在车上想到的事,与女儿作了交通,希望她(和我自己)能从“开车必须警醒”的道理中,获得启迪:在属灵生活上必须保持“常态性”的警醒。

0评论2024-06-30152

信心与苦难
人生的苦难就像船儿在大海中遇见狂风巨浪,信靠上帝就像给船儿安上了强力马达和先进导航仪,使生命的航船在狂风巨浪中不至迷失方向或随波逐流,并有冲破巨浪的勇气,避开暗礁的智慧,到达彼岸的盼望,及奔向避风港的能力。

0评论2024-05-08438

心被恩感
2002年秋天,随着中国大陆十一黄金周的到来,人们纷纷借着秋高气爽之时出外旅行。但在中国内陆省份的一个小城市,却有一班向着神

0评论2024-02-13282

我是个死过的人
你我其实都是有盼望的人——不必世世代代不断地在世上哭号,然后死亡。只要你相信耶稣,悔改认罪,跟随祂,认祂为救主,上帝就赐你永生,让你经历今日生命的改变和日后从死里复活的大能。

0评论2023-12-30265

回忆会晒成盐
主要我们回想罗得的妻子,并不是要我们效法罗得的妻子,频频回顾罪恶之城所多玛,而是要以罗得的妻子作为鉴戒,以免我们也变成矗立在死海之畔的一根盐柱。

0评论2022-11-17276

要作光明的子女
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培育青年人有上进之心是急不容缓的事,但今日的青年人亦要自重,才能受人所尊重。要好好的培育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信主的青年人更要培育自己,成为主喜悦的用人。

0评论2022-07-02145